清华园里的“中等生”
袁汝婷出身于清华大学,她并不觉得自己是成绩最顶尖、论文最出色的学生,总觉得自己在清华只是个普通学生。然而,清华却赋予了她一份珍贵的礼物,那就是让她认识到并接受了自身的平凡。这段经历对她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,也为她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心理基础。面对自己的平凡,她没有自我贬低,反而心平气和地接受了。
在清华求学期间,袁汝婷勤奋学习,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。她明白,成绩并非衡量成长的唯一尺度。在清华的这段“中等”学习旅程,让她养成了平和的心态。这使她在面对复杂社会时,能更准确地定位自己,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她热爱的新闻事业中。
儿童权益报道的坚守
袁汝婷曾采访一起儿童受害案件,随后接到一位受虐儿童父亲发来的短信,短信中提到袁汝婷改变了女儿的境遇。这则短信对袁汝婷触动深远,此后她致力于儿童权益的报道工作。这些报道不仅为受害儿童提供了帮助,也为她的职业生涯指明了清晰的方向。
她清楚受侵害的孩子们面临的艰难处境,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报道能够带来的影响。她通过文字和影像揭示问题,唤起公众的注意。在与这些孩子及其家庭的接触中,她不断追求正义,每篇报道都让她更加坚信,无论多小的努力,总会在某个角落产生回响,或许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。
呼吁审慎对待舆情
袁汝婷撰写了《我们了解得太少,评价得太早》一文的记者手记,文中她倡导公众在处理舆论热点时要保持谨慎,不要随意给问题贴上严重的标签。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,舆论很容易被误导,袁汝婷对此现象感到忧虑。
这事件彰显了她记者身份下的职责与勇气。她期望大众对舆论事件保持理智,对问题进行公正分析。她的倡议,不仅是为了捍卫事件的真相,更是旨在引导社会营造理性的舆论环境,让新闻报道恢复其应有的真实与客观。
记者的职业准则
袁汝婷始终铭记“可爱但不能轻率”的教诲。身为新华社的记者,她坚守原则,拒绝被流量所左右,致力于守护新闻的真实性。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,众多媒体为吸引眼球而舍弃了新闻的真相。但她却始终如一,秉持记者的初心,展现了她对新闻事业的敬意与热情。
她认为真实与可信是新闻的核心。在采访和撰写报道时,她始终恪守新闻行业的道德规范,对信息进行深入调查和严格核实。她明白新闻的影响力,每篇报道都追求真实无误,这样才能确保公众获得准确信息,并增强媒体的信誉。
牢记“四个坚持”
国家领导人向记者提出了“四个坚持”的期望,袁汝婷将其看作是激励和推动力。在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,不管是进行正面报道、舆论监督还是调研报道,她始终铭记自己是一名党的媒体人,将正确的政治和舆论导向视为稳固航向的基石。
在工作中,她遵循“四个坚持”的原则。撰写报道时,她坚守正确立场,着眼于整体,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。她深知新闻业不只是信息的传递,还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、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。因此,她始终保持警惕,确保报道内容始终符合正确的导向。
给学子的寄语
袁汝婷希望清华园的学子们能学会珍惜平凡,以平凡之力改善我们的祖国和世界。她引用了电影《熔炉》中的台词,期望新闻专业的学生们在报道时,将事实置于情绪之上,保持冷静和客观,正视真相。
她的亲身经历是最好的证明,她曾是清华的一名普通学生,如今却成为了一名坚守新闻初心的记者。她通过自己的成长历程向学生们传达了一个信息:平凡并不可怕。只有接纳自己的平凡,我们才能更加专心致志地追求梦想,并在自己的领域中闪耀光芒。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,尤其需要以事实为依据,保持客观和冷静的报道态度,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。
袁汝婷的故事是否也给了你勇往直前的动力?让我们一同为这位充满温情与决心的记者鼓掌,传播她的故事,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这份积极向上的力量!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fsyoushangge.com/html/tiyuwenda/9791.html